粽叶犹香,端午余味未散。当甜咸之争的硝烟渐淡,中国粽子江湖已悄然崛起一股“西南势力”——2024年,全国粽子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其中西南地区增速尤为亮眼。在这片火热的战场上,贵州粽以“辣”破局,凭“辣味”出圈,将一枚枚粽子演绎成行走的黔味文化名片,成为全国的咸粽、甜粽之外的第三大口味粽。
一、黔粽出征:贵州粽的“辣味”革命
当贵州黔粽代表品牌黔贵坊以一只裹满贵州山野风味的“辣粽”出现在直播间,瞬间点燃了年轻消费者的热情——黔贵坊的直播间被挤爆了,“痛并快乐的味蕾冒险”成为Z世代消费群体在直播间滚屏的社交新谈资。
辣,是贵州黔粽,也是黔贵坊最锋利的武器。黔贵坊以贵州500年辣椒文化为底,推出“糟辣排骨粽”与“辣子鸡肉粽”两大爆款:前者精选糟辣椒浸泡糯米,填入新鲜猪排,再以木姜子、山胡椒点睛,酸辣鲜香层层递进;后者独创“三重锁辣”工艺,融合侗族“打糍粑”手法,使辣味立体饱满,辣而不燥。
更深远的是,黔贵坊将辣粽“打造成一个文化IP”。从明朝“以辣代盐”的饮食智慧溯源,到抖音“辣哭挑战赛”的潮流玩法,贵州的酸辣基因被凝练成粽,跻身全国第三大粽子口味,与甜、咸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草木成金:侗家灰水粽与布依灰粽的百年糯食
(一)贵州侗家灰水粽
剥开深灰色粽叶,晶黄透切的糯米显露——这抹独特的“灰水粽”,来自贵州黔东南侗族传承百年的草木灰水粽工艺。这种粽子是将过滤净后的灰水与糯米浸泡,让糯米完全吸收灰水的物质营养成分,糯米经过蒸煮过后,色泽晶黄透切、口感清凉微甜。作为贵州侗家灰水粽的代表品牌,“灰姑娘”灰水粽早已成为侗家人心中的骄傲。
(一)贵州布依灰粽
而贵州的另一个灰粽是来自黔西南布依族同样传承百年的草木灰工艺。但它与贵州侗家灰水粽都是同宗同源,都是以草木灰等特定植物燃烧后的草木灰为核心原料。草木灰经多道过滤(竹篮筛滤、纱布与丝瓜囊二次过滤)后,直接与糯米混合,形成灰黑色米团。如黔西南贞丰县的“枕头粽”便以黑灰色糯米包裹排骨或腊肉,口感咸香。作为贵州侗家灰水粽的代表,“灰姑娘”灰水粽早已成为侗家人心中的骄傲。作为布依灰粽代表品牌,“胖四娘”灰粽早已成为贞丰县布依粽的非遗传承人。
端午刚过,你家冰箱是否还存着几只黔粽?是黔贵坊那灼烧舌尖的糟辣排骨粽辣味粽?胖四娘那草木清香的布依灰粽?还是灰姑娘那养生五色的清凉微甜的侗家灰水粽?当粽香渐远,滋味长存。这些从贵州山野走出的风味,已不仅是舌尖的短暂欢愉,更是一场以糯米为纸、食材为笔的“文化书写”——它告诉世界:属于贵州的端午故事,正翻涌出新的篇章。